top of page
book banner.png

《萨提尔的亲子对话:每个孩子,都是我们的孩子》 从实战经验淬链超强亲子对话(附超拟真实作练习)

< Back

作者:

李仪婷

出版社:

亲子教养

原价:

RM56.00

​译者:

-

​类型

亲子教养

会员/特优价:

RM50.40

《萨提尔的亲子对话:每个孩子,都是我们的孩子》 从实战经验淬链超强亲子对话(附超拟真实作练习)

内容简介

萨提尔亲子对话专家李仪婷,从实战经验淬链超强亲子对话练习,

30 种失控情境 x 3个对话工具 x 3道安全卡榫 x 3不1要,

超拟真实作练习,让你三言两语,扭转亲子、手足间的情绪困境。


想要对孩子表达关心之意,一开口孩子就发脾气;

想迅速解决孩子的争端,但自身情绪却让孩子像爆米花炸开……

为什么孩子分秒都在挑战父母极限?


核对彼此观点、聚焦问题核心,和孩子好好说话。


➢先让问题跑一会儿

‧与战火保持距离,先平稳内在,别让情绪影响你应对的姿态

‧孩子情绪仍沸腾时,只需陪伴,不必急于进场对话

‧寻找对话破口,贴近孩子的心,才能展开有效对话


 ➢以萨提尔模式展开对话

‧宁静而专注的倾听,让孩子有被注意、被尊重,甚至被接纳的感觉

‧以好奇探索冲突,核对孩子真正的意思,让问题聚焦

‧结束对话时,诚挚欣赏孩子的努力,把负向行为转为正向价值

 

➢抛弃对话惯性

‧不要以高压语言介入战火

‧不要以上对下、过来人的姿态对话

‧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回应,忽略孩子的深层需求


➢应对的姿态

‧良好的沟通,始于父母平稳的内在

‧直拳教养,让孩子变成情绪怪兽;蹲下来,看看孩子目光里隐藏的故事

‧情绪升起时,不急着应对,柔软的语言,能带来深层的反省与觉察

‧你可以有期待,但允许期待落空,并学着接纳失落

‧在日常里埋下爱的讯息,让自己成为孩子最温柔的牵绊


以萨提尔模式开启的亲子对话☆

沟通出现障碍时,试着挪动孩子的感受位置,将对话导向一个有接纳有体谅的过程,才是有效沟通。


◆有气喘病史的老大三三咳得严重,要求妈妈坐着抱她睡。没多久,妹妹川川趋前,也来讨抱。

妈妈:「姊姊生病不舒服,我抱着她,让她睡一会儿。」

川川眼眶泛红:「妈妈不爱我了,我也想要抱抱!」

妈妈:「我很爱你,但现在姊姊咳嗽很严重,所以妈妈得抱着她睡……」

川川:「妈妈,我也不舒服,咳咳(假咳),我也要抱抱。」……

 

◆当沟通陷入僵局,试试看,要在下列对话中填入什么句子,才能让各据一方的亲子对话汇流,有效沟通?

妈妈:「川川有看到姊姊生病了吗?」

川川:「有。」

妈妈:「川川觉得姊姊是很舒服还是很不舒服?」

川川:「我觉得姊姊很不舒服。」

妈妈: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」

川川:「好啊!要怎么帮姊姊?」

妈妈: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」

川川认真思考了一会后说:「妈妈抱姊姊没问题,我可以帮忙。妈妈,你抱完姊姊,也可以抱抱我吗?我也想要你抱抱!」

(详见本书p.135)


专文推荐

李崇建│作家、教育家

许荣哲│华语首席故事教练

欧阳立中│Super教师、畅销作家

温暖推荐

成蒂│萨提尔模式资深婚姻家庭治疗师与教学导师

曹中玮│资深咨商心理师

陈志恒│咨商心理师

陈品皓│临床心理师


彭菊仙│亲子作家

刘仲彬│临床心理师、作家

赖晓妍│三宝妈兼童书作家

(依笔画排序)


【齐声赞誉】 

仪婷以故事叙述,再以框架反覆解说,有助于学习者反覆练习。期望学习者也能整理自己的冰山,跨越惯性的应对,迈向新的应对姿态。 ──李崇建 作家、教育家


利用孩子的过去,解决孩子的未来。仪婷带你回到亲子冲突现场,利用简单提问,三言两语就让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。 ──许荣哲 华语首席故事教练


「沟通」,一直是亲子关系里最大的挑战,良好的沟通实在不简单。我们在交谈中,总是太习惯用行动模式解决问题,而忽略了体察彼此在语言背后的情绪,以致于沟通非但没有互通,反而带来更大的鸿沟。好在有仪婷老师的著作。我喜欢仪婷老师分享她在关系中的每一段对话与觉察,不仅有深度,还有一种暖暖的温度,平实而雄厚。这铁定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,我由衷向您推荐。 ──陈品皓 临床心理师、米露谷心理治疗所执行长


父母在教养子女时,常落入一个陷阱,便是想解决孩子的问题。不料,解决了一个,还有另一个,没完没了,于是抱怨:「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不用操心孩子?」


我慢慢体悟到,萨提尔对话的精神之一,就是不试图解决,而是允许问题存在。当不试图解决或对抗问题时,你才不会总是期待孩子非得要改变。而在允许的过程中,有机会去探索、好奇、疑惑、反思,同时深刻觉察及接触内在,更重要的是,完全打开与接纳自己。


这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格外关键。因为,很多时候,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如何帮忙解决问题,而是感觉到自己被理解、有人承接住他了,孩子也会渐渐长出承接自己的能力。


我佩服仪婷老师在接触萨提尔模式后,身体力行于自己的家庭生活与教养过程中。经过细细爬梳,将心路历程化为文字,呈现在众人面前。书中有仪婷老师与孩子互动的实况,透过案例,拆解萨提尔对话的过程、技巧与精神,还有很多仪婷老师的心得与独到见解,相当引人入胜。


然而,就算细细读完,还是会感到知易行难,这是正常的。因为,你带着一份想立刻用来解决孩子问题的期待,而这个期待本身,会让你又落入想要对抗问题的陷阱中。如果是这样,好吧,那就允许自己暂时做不到,接纳这样的自己,就像仪婷老师说的:「接纳失败,比懊恼更重要」,接着,「让问题跑一会儿」吧! ──陈志恒 咨商心理师


这几年萨提尔对话火红,被证实是能透澈理解孩子表象偏差行为及其背后深层导因的好方法。但是,萨提尔的冰山各层次理论、停顿或核对等基本技巧并不好理解,且从理解到真正落实于展开对话,又需不断累积经验,方能掌握其中的眉眉角角,甚至需要专业老师的提点,否则常会自陷误区。我非常推荐仪婷这本书,因为这是一本结构完整、非常细腻拆解对话步骤与重要技巧的实用手册。同时,仪婷的叙述深入浅出,充满了同理的温度、顺畅易懂,对于想要入门的家长、师长,无疑是最佳自学教材。 ──彭菊仙 亲子作家


希望本书能连同妈妈手册,一起送到所有新手父母手上。妈妈手册安顿的是外在,而本书,安顿的是内在。 ──欧阳立中 Super教师、畅销作家


我们不喜欢沟通,尤其是跟孩子。沟通是一道复杂的心理运作历程,必须设定目标→确认情绪与想法→预判后果→丢出语言→卡关→重新设定。一旦发生冲突,这些箭头便足以把你射成刺猬。因此我们喜欢​​下指令,因为只需要一个箭头。但这个箭头抹煞了很多东西,毕竟在我们面前的,不是软体,而是人心。幸运的是,本书作者李仪婷给出了三样工具,让箭头成为指引,带你走进孩子的心,分别是:倾听、核对、用心。侧耳倾听,完整搜集讯息;核对确认,澄清孩子的真实需求;用心看待,孩子的正向价值。每样工具皆以生活实例开箱,删掉艰涩的学术名词,留下实用句型。目的很简单,提醒你工具就在手边,别忘记带进日常对话里。 ──刘仲彬 临床心理师、作家、「临床心理师的脑中小剧场」粉专主编



作者简介

📮李仪婷


小说家,亲子教养作家。

现任「新店炫心星自学团」阅读课专业教师,「走电人电影公司」影像总监与亲子教养与沟通专业讲师。

是台湾六年级最具史诗叙述魅力的小说家。着有小说集《流动的邮局》、情欲小说《10个男人11个坏》、名人传记《生命的眼睛》、电影剧本《风雨中的邮路》、少年小说《卡里布弯.数学猎人》、少年小说《九份地底有条龙》,以及纪录片「一闪一闪亮晶晶」副导、音乐舞台剧《妈祖不见了》总监制、小小说书人《九份地底有条龙》戏剧总监。

养育三个可爱的孩子,分别是三三、川川、一一。从亲子关系的冲突中,体察教养的重要,于是从文学创作走向亲子教养,学习萨提尔模式导入家庭关系中,开启家庭和谐的契机。

萨提尔模式的学习,师承资深治疗师成蒂,以及台湾萨提尔模式的推手李崇建。

多年来融合多方学习和自身教养孩子的经验,于台湾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开办亲子教养与沟通工作坊,受到各地父母的信赖与推崇,亦应邀到台湾各级学校巡回演讲,带领数百场家长及教师研习,以萨提尔模式处理亲子沟通与人际沟通。致力推广「听核心」对话新精神,协助父母与教师重返孩子身边。

着有教养书《孩子永远是对的》。创办「共融教养」平台,提倡「每个孩子,都是我们的孩子」。


bottom of page